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官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质朴的烟火气和自然趣味。
前四句写生活状态:诗人辞官后住在偏远小城,立刻感受到人际交往的清爽。饭篮经常吃不饱(暗示清贫),日记也简单到没什么可写——但这种"无事可写"恰恰是远离纷扰的证明。
后四句用拟人手法写日常乐趣:把纸张称为"楮先生",松树称为"松大夫",展现文人雅趣。溪边朋友送来白鱼加餐,却被仆人鼾声惊扰——这个突发的小插曲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既有山野馈赠的惊喜,又透着生活的小幽默。
全诗妙在把清贫隐居写得生机盎然:吃不饱饭却能与纸笔树木为伴,收到鱼获时还有仆人鼾声作背景音。这种苦中作乐、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正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