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花 其二

春花夏蕊已飘零,秀出秋芳一朵倾。
禀赋定应全得土,遮围须合尽彫琼。
鹄衣照水匀颜色,仙袂无尘莫壮名。
应笑菊花妍意少,篱边冷落伴渊明。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赞美黄菊花的诗,名为《黄葵花 其二》。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并分析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诗的前两句“春花夏蕊已飘零,秀出秋芳一朵倾”,描述了季节的转换和黄菊花的出现。春天的花朵和夏天的花蕊都已经凋谢飘零,而这时,黄菊花在秋天展现出它的美丽和芬芳。这里用“一朵倾”来形容黄菊花的美丽和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禀赋定应全得土,遮围须合尽彫琼”,这两句诗赞美了黄菊花的特质。诗人用“禀赋”一词,表示黄菊花具有天生的优点和特质,它一定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而“遮围须合尽彫琼”,则形容黄菊花的美丽和精致,它的花瓣像雕刻出的美玉一样。

然后,“鹄衣照水匀颜色,仙袂无尘莫壮名”,这两句则更进一步赞美了黄菊花的美丽和纯净。诗人用“鹄衣”来形容黄菊花的颜色,就像天鹅的羽毛一样洁白无瑕。而“仙袂无尘”则形容黄菊花的花瓣像仙女的衣裙一样,没有尘埃和污垢,非常干净和纯洁。最后,“莫壮名”一词,表达了诗人不希望用任何壮丽的词语来形容黄菊花,因为它本身的美已经足够,无需更多的修饰。

最后两句“应笑菊花妍意少,篱边冷落伴渊明”,诗人将黄菊花与菊花进行比较。诗人认为,黄菊花应该嘲笑那些普通的菊花因为它们缺乏黄菊花的美丽和精致。而且,只有少数人在秋天会注意到黄菊花,就像诗人自己在篱边孤独地陪伴着陶渊明一样。这里用陶渊明来象征那些欣赏黄菊花的人,表达了对那些真正懂得欣赏美的人们的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赞美了黄菊花的美丽、精致和纯洁。同时,通过与普通菊花的对比,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美的人们的敬意。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