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友人吴铭卣的作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物是人非的伤感。
前两句"幽绝平山路,频年有梦思"写作者经常梦见与友人在幽静的山路上漫步,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一闻蒿里唱,无复竹林期"用"蒿里唱"(古代送葬的挽歌)暗示友人去世,再也不能像竹林七贤那样聚会畅谈,充满遗憾。
中间四句通过描写友人故居的环境:石缝间的风声、清幽的树荫、长满青苔的山窗、空荡荡的书房,营造出人去楼空的凄凉氛围。特别是"空堂人迹断"与"犹是下帷时"的对比,说书房还保持着友人当年放下帷帐读书的样子,却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这种今昔对比格外令人心酸。
全诗没有直接抒发悲痛,而是通过梦境、环境和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绵长不绝的思念,以及生死相隔的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