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柴公照母

里有不娶女,齐姜陈之求。
妇姑闻勃溪,两姑争妇留。
彼为鸱为枭,反与贞静仇。
天孙织云锦,终归物之尤。
俗慈类禽犊,有子东家丘。
琐郎吾徒豪,雁行拜低头。
人生非空桑,气类父母由。
吾徵母之贤,识子臧与否。
岂为哭母辞,职居阐其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母亲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她的高尚品格。

开头用两个典故对比:齐姜(春秋时贤惠的齐国公主)和陈国女子(可能指不贤之人),暗示有些家庭会因媳妇争吵。接着用"鸱枭"(猫头鹰,古人认为不祥)比喻那些攻击贞静女性的人,说她们反而把美德当仇敌。

中间用"天孙织锦"(织女星的仙女)比喻这位母亲的才华终将得到认可,而普通人的母爱就像动物护崽般本能。提到"东家丘"(孔子幼时被邻里轻视的典故),暗示母亲即使有出色儿子也未必被理解。

后段直接赞美这位母亲:她儿子"琐郎"(可能指诗人朋友)是豪杰人物,却对她恭敬如雁群跟随。强调人非草木,品性来自父母。最后点明写诗目的:不是单纯哭丧,而是要彰显这位被埋没的贤母美德。

全诗通过:
1. 用神话/历史反衬现实
2. 动物比喻突出人性光辉
3. 对比世俗眼光与真实价值
传递了"真正的好母亲可能不被世俗认可,但她的精神会通过子女传承"的核心思想。语言上把"勃溪(争吵)""物之尤(杰出)"等古语融入生活化比喻,让说理更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