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路过宋代名臣赵抃(谥号清献)墓时的感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人追逐名利,却很少有人能像赵抃那样保持清廉品格。
前两句写作者驻足读碑的场景。"忠臣孝子碑"点明赵抃的品德,而"重依依"三字透露出作者对这位清官的敬仰与不舍。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门前车马喧嚣,看似热闹,但真正能像赵抃那样"琴鹤相随"(典故指为官清廉)的人又有几个呢?
诗人用"纷纷车马"象征追名逐利的世俗景象,用"琴鹤归"暗指清廉自守的高洁品格。通过墓前的冷清与世间的喧嚣对比,讽刺了当时社会真正清廉的官员太少。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淡淡的惋惜——世人匆匆而过,却很少有人停下脚步思考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
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读者在简单的场景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