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焦山客位

锁断长江铁户门,风帆云海几朝昏。
能依佛教绵遗址,大胜焦家裕后昆。
鹤骨已仙羲帖在,鳌身不动米碑存。
住山传得文殊印,遮莫前身是了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传递出对佛教智慧与文人精神的赞美。

首联用"锁断长江铁户门"形容焦山如一道铁门镇守长江,展现其雄伟气势;"风帆云海几朝昏"则勾勒出江上千年不变的繁忙景象,暗示时光流逝而山河永恒。

颔联通过对比佛教与焦氏家族,指出佛教思想比豪门望族更能传承后世。焦山因佛教文化而闻名,比当地显赫的焦氏家族更能流芳百世。

颈联巧妙运用两位历史名人的典故:"鹤骨已仙"指书法家王羲之虽已故去,但他的《兰亭序》仍在;"鳌身不动"说米芾的书法碑刻如巨鳌般稳固长存。这两句赞美了文人艺术的不朽价值。

尾联点明主旨:住在焦山能获得文殊菩萨的智慧真传,暗示作者可能前世就是高僧了元(佛印禅师)。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和对文人雅士精神的追慕。

全诗将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与佛教哲理融为一体,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焦山这个载体,歌颂了超越时空的文化力量和精神传承,展现了作者对永恒价值的思考。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