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台湾(此诗收于陈汉光《台湾诗录》。) 其一

狂澜谁障百川东,日下金蛇电掣空。
刘帅浑如魏得狗⑴,唐王岂复郑芝龙⑵。
鸿沟耻划诸番界,鲸浪横飞半线中(作者注:「半线,地名。」)。
莫笑铜铃沿旧俗,伤心有泪洒鸡笼(吴福助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台湾历史为背景,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对台湾命运的关注和痛心。

首联“狂澜谁障百川东,日下金蛇电掣空”用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台湾如怒涛般汹涌的局势,暗喻当时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金蛇电掣”形容闪电,暗示局势瞬息万变,无人能挡。

颔联“刘帅浑如魏得狗,唐王岂复郑芝龙”通过历史人物对比,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无能。刘帅(可能指刘铭传)像魏国得了一条没用的狗,唐王(可能指郑成功)也不如当年的郑芝龙英勇。这里用狗比喻无能之人,表达对当权者的失望。

颈联“鸿沟耻划诸番界,鲸浪横飞半线中”直接批评殖民者划界分裂台湾的耻辱。“半线”是地名(今彰化),用“鲸浪横飞”形容外敌入侵的凶猛,表现国土被分割的痛心。

尾联“莫笑铜铃沿旧俗,伤心有泪洒鸡笼”是最动人的部分。诗人说不要嘲笑台湾人保留传统习俗(铜铃可能指民俗器物),因为这份坚守背后是血泪——鸡笼(基隆)作为台湾地名,象征着整片土地的苦难。最后“有泪洒”三字直接点破全诗的哀伤基调。

全诗用“电掣”“鲸浪”等动态意象渲染危机感,通过古今对比突出历史悲剧,最后落脚于对百姓坚守传统的共情。没有直接说教,但每个比喻都让读者感受到:台湾的伤痛不仅是土地沦丧,更是文化认同被撕裂的彻骨之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