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

柴桑便是羲皇世,智慧相忘息众喧。
能使此心无魏晋,寰中处处是桃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核心思想是:只要内心纯净,哪里都可以成为世外桃源。

前两句"柴桑便是羲皇世,智慧相忘息众喧"意思是:陶渊明隐居的柴桑(代指田园生活)就像上古伏羲时代那样淳朴,人们不需要耍小聪明,自然就远离了世俗的喧嚣。这里用"羲皇世"比喻最原始美好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能使此心无魏晋,寰中处处是桃源"点明主旨:只要心里不惦记着权力斗争(魏晋指代乱世),不被世俗名利困扰,那么整个世界处处都可以像桃花源那样美好。诗人告诉我们:桃花源不在某个具体的地方,而在于心境——内心超脱了,平凡的生活就是桃源。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教人逃避现实,而是启发我们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就像现代人常说的"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首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智慧——幸福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