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题家书后示善鄯诸姓时玉珊自西河归 其四

短褐欺寒双鬓迷,当门新筑野墙低。
何时傍竹结茅屋,与尔长吟乌夜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寒冷中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短褐欺寒双鬓迷,当门新筑野墙低"写实:诗人穿着粗布短衣抵御不了寒冷,头发也凌乱不堪,家门口新修了一道低矮的土墙。这里用"欺"字很生动,说衣服"欺骗"了寒冷,其实是说衣服太单薄挡不住寒气。

后两句"何时傍竹结茅屋,与尔长吟乌夜啼"转入想象:诗人渴望有一天能在竹林边盖间茅草屋,和朋友一起长久地吟诵《乌夜啼》这样的诗歌。这里的"乌夜啼"既指夜晚的鸟鸣,也暗指乐府诗《乌夜啼》,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短褐""野墙"等质朴的意象,真实呈现了清贫的生活状态
2. "欺""迷"等动词用得巧妙,让平凡场景变得生动
3. 从现实困境自然过渡到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对比
4. 表达了超越物质条件的文人雅趣,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诗人没有抱怨生活的艰辛,而是通过想象竹林茅舍、诗歌唱和的场景,展现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在困顿中依然保持生活情趣的态度特别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