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香满千岩
香满千岩,芳传丛桂,小山会咏幽菲。仙姿冷淡,不奈此香奇。翠葆层层障日,深爱惜、早被风吹。秋英嫩,夜来露浥,月底半离披。
谁知。清品贵,带装金粟,韵透文犀。与降真为侣,罗袖相宜。宝鸭休薰百濯,清芬在、常惹人衣。姮娥约,广寒宫殿,留折最高枝。
谁知。清品贵,带装金粟,韵透文犀。与降真为侣,罗袖相宜。宝鸭休薰百濯,清芬在、常惹人衣。姮娥约,广寒宫殿,留折最高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株桂花的清雅风姿,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它超凡脱俗的美。
上阕像一组电影镜头:先以"香满千岩"的大全景开场,用漫山遍野的桂花香营造氛围。接着镜头推近到"翠葆层层"的树冠特写,展现枝叶茂密如伞盖的形态。最妙的是"夜来露浥,月底半离披"这个画面——月光下带着露水的桂花半开半合,既写出花开的动态美,又暗含"月宫折桂"的典故。
下阕则像在介绍一位高贵的隐士。说这桂花像"带装金粟"(佩戴金饰的贵族),又像"韵透文犀"(自带香气的犀角),但这些华贵比喻都是为了衬托它"清芬常在"的本质。结尾的"广寒宫殿"既呼应前文月色,又将桂花与嫦娥的传说相连,让整首词飘着仙气。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低调的奢华":明明写的是浓香扑鼻的桂花,却反复用"冷淡""清品""清芬"来形容;明明可以大书特书其艳丽,却专注刻画月下沾露的含蓄美。这种矛盾修辞恰恰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的"雅致"——用最素净的语言,写最浓郁的风情。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