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纪游诗 其二

丰镐遗京尚可寻,灵台灵沼已销沈。
周家制作今犹昔,我欲西归报好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关中地区(今陕西一带)时,看到周朝古都遗迹后有感而发。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周朝文化的敬仰和传承文明的使命感。

前两句写实景:周朝的都城丰京、镐京遗址还能找到,但当年周文王修建的灵台、灵沼(古代观天象、养鱼鳖的场所)已经消失。这里用"尚可寻"和"已销沈"形成对比,暗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后两句抒情:虽然周朝的建筑物消失了,但周代的文化精神("制作"指礼乐制度)至今仍在传承。作者用"今犹昔"强调这种文化生命力的顽强,最后以"西归报好音"表达自己要把这种文化精神继续传播的决心,就像古代使者带回好消息一样。

全诗语言平实但内涵深刻,通过废墟与传承的对比,展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以及知识分子自觉承担文化传承责任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