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节庵鍊师还建上

十年江海慕清芬,何事逢君又别君。
花屿到来应几日,茆山归去独寻云。
清溪碧水琴边落,黄叶秋声鹤上闻。
自愧萍踪无住著,欲将飞佩息尘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间的离别与思念,充满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十年的仰慕之情,刚见面却又要分别的遗憾。"花屿"、"茆山"这些地名勾勒出友人归途中的美景,用"独寻云"暗示友人将回归隐居生活。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自然之美:清澈的溪水仿佛伴着琴声流淌,秋叶飘落时连仙鹤都能听见声响。这些意象既描绘了友人归隐的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人自嘲像浮萍一样漂泊无定,渴望能像友人那样摆脱尘世纷扰。"飞佩"这个意象很巧妙,把想要远离世俗的愿望比作随风飘走的玉佩,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离别场景带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寻常的送别主题中写出了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用具体的自然景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