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教授见寄二首 其二

朝暮何人肯拔尤,周民何友亦何雠。
还家久类苏耽鹤,溷世聊歌宁戚牛。
笔在不妨书甲子,诗亡谁为作春秋。
百年修短终归尽,倚杖看山任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用反问开头:现在还有谁愿意主动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友谊或仇恨?这里暗指世道冷漠,人心难测。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自比:说自己像苏耽一样长期隐居在家(苏耽是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比喻清高),又像宁戚那样混迹俗世唱着放牛歌(宁戚是怀才不遇的古人,这里暗指自己不得志)。

五六句写自己的坚持:只要还能拿笔,就要坚持记录历史("书甲子"指写史书);如果诗歌传统消亡了,谁来记录这个时代("作春秋"也是指写历史)?这里体现文人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看透生死:人活百岁终有一死,不如拄着拐杖悠闲看山,任由头发变白。这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有种"随它去吧"的洒脱。

全诗像一位老者的自言自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超然物外的智慧。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透生活却依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就像现代人常说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乐观"。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