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春天的夜晚,感受到的复杂情绪。我来逐句解析:
开篇"呜呜画角悲"用号角声定下悲伤基调,就像有人在黑夜里吹着忧伤的曲子。主人公"又复掩柴扉"的"又"字说明他经常这样独自关门,暗示长期孤独。
三四句写景很妙:抬头看,月亮被层层乌云遮蔽;环顾四周,春水包围着城池。这两个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月光被遮就像希望被阻隔,春水围城则像忧愁把人困住。
五六句出现转折:连着几晚看到报喜的灯火(可能是元宵节灯笼),听到鸟儿叫着要归巢。这些本该让人高兴的景象,反而衬托出他的寂寞——别人的喜事与他无关,归巢的鸟儿更提醒他自己无家可归。
结尾最打动人:东郊的柳絮都飞尽了(说明春天快过去了),谁还会注意到我这个还穿着夹衣的穷苦人呢?"飞尽"对应前文的"春城",点明时间流逝;"谁怜"的质问,把全诗的孤独感推到顶点。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电影:镜头从夜晚的号角声拉到关门的手,扫过被云遮住的月亮和四周的春水,闪过几处喜庆的灯火,最后定格在漫天飞絮中单薄的夹衣。诗人用春天热闹的景物反衬孤独,比直接写寂寞更有感染力。
陈起
陈起,字辅圣,沅江(今属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知宁乡、秭归、湘乡、萍乡等县(清嘉庆《沅江县志》卷二五)。嘉祐间为永州通判(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