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浮名除宦籍,初服返田家。
腊酒犹浮瓮,春风自放花。
抱孙探雀留客剪椿芽。
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辞官归隐的官员在乡村生活的惬意和满足。全诗语言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首联“浮名除宦籍,初服返田家”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摆脱了官场的虚名,脱下官服,回归田园。这里的“浮名”暗示官场名利的虚幻,“初服”指平民的粗布衣服,对比鲜明。

中间两联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乡村生活的乐趣:
1. “腊酒犹浮瓮”:自家酿的米酒还在缸里发酵,酒香四溢。一个“浮”字让读者仿佛看到酒缸里冒泡的场景。
2. “春风自放花”:春风随意吹开野花,体现自然的自在。
3. “抱孙探雀”:抱着小孙子去看鸟窝,天伦之乐跃然纸上。
4. “留客剪椿芽”:招待客人现摘香椿嫩芽,展现农家待客的热情。

尾联“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是发自内心的满足:这样的乡村快乐说不完,见到谁都忍不住要夸耀。一个“敢”字特别传神,既带着点小得意,又显得真诚不做作。

全诗妙在:
1. 用酿酒、野花、逗孙、待客这些日常小事,拼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2. 通过“浮瓮”“放花”“探雀”等动态描写,让画面活起来。
3. 最后那句“逢人敢自夸”,就像邻居大爷聊到开心事时眉飞色舞的样子,特别有生活感。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幸福不在名利场,而在抱孙子的臂弯里,在待客的野菜中,在春风送来的野花香里。这种返璞归真的快乐,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