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号文山)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和英雄壮志未酬的遗憾。
开头两句写噩耗传来:诗人仿佛听见南宋灭亡的哀诏(皇帝投降的诏书)飘过湖阴(杭州西湖附近),军营里战鼓声还在响,却已无力回天。这里用"空振"二字特别心酸,就像运动员拼命训练却突然被告知比赛取消。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南宋王朝的气数(王气)已经像退潮一样从南海消散,被俘的文天祥(累臣)只能在北风中悲歌;另一方面又展现英雄的壮志——像诸葛亮《隆中对》那样精心筹划复国,像祖逖中流击楫那样发誓收复中原。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人揪心。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把文天祥比作一根孤木,再坚硬也撑不起将倾的大厦(南宋王朝)。崖山海战全军覆没的遗憾,就像一道至今未愈的伤疤。这里用"大厦将倾"的比喻特别形象,让人直观感受到那种无力回天的绝望。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概,就像明知要输依然拼尽全力的运动员。诗人用海浪退潮、孤木支厦这些日常可见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七百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家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