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劝农六首,并引 其二

天祸尔土,不麦不稷。
民无用物,珍怪是直。
播厥熏木,腐馀是穑。
贪夫污吏,鹰挚狼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社会腐败和民生疾苦的惨状。

开篇就说老天降祸给这片土地,庄稼颗粒无收(不麦不稷)。老百姓穷得连日常用品都没有,却把珍贵稀罕的东西当成普通货物(这里暗指价值混乱)。接着描写更荒诞的场景:人们播种的居然是发臭的树木,收获的竟是腐烂的残渣,用这样强烈的反差凸显社会的反常。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祸根:贪官污吏像老鹰一样凶残,像饿狼一样吞噬民脂民膏。全诗通过"天灾"引出"人祸",用庄稼绝收比喻民生凋敝,用腐烂的播种暗示社会根基败坏,最终将矛头直指剥削百姓的统治阶级,展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