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其十

周官虽有墓为尸,细考元非墓祭仪。
九十年閒雠未复,陵■(攒亻=歹)杂用最堪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对历史现象的感慨,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传统礼制被扭曲的痛心。

前两句说《周礼》中虽然提到墓地祭祀的礼仪,但仔细考证就会发现当时根本没有"墓祭"这种仪式。这里作者在批评后人曲解古礼,把本不存在的习俗强加给古人。

后两句情绪更强烈:九十年来(可能指南宋偏安时期)国仇未报,人们却在陵墓祭祀中胡乱混用各种礼仪,这是最让人悲哀的事。作者用"杂用"二字点明当时礼制混乱的现象,用"最堪悲"表达自己的愤懑。

全诗的核心思想是:当国家面临危机时,人们不去思考复国大计,反而在无关紧要的礼仪细节上纠缠不清,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令人痛心。作者通过批评礼制乱象,实际上是在呼吁人们关注更重要的国家存亡问题。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