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十二韵

彻耳淋浪雨,黄昏不住声。
银镫微焰淡,布被嫩寒生。
𣽅𣽅檐承溜,沈沈柝转更。
去霉熏艾蒳,煨药响炉铛。
梅豆将黄熟,苔斑已碧盈。
瓦跳珠错落,阶触玉瑽琤。
遥想田渠满,还知港涨平。
溪边闲立钓,陇上苦锄耕。
石燕衡云拂,林鸠绕屋鸣。
麦畦藏雊雉,柳岸歇啼莺。
似此连朝霔,难教十日晴。
我愁如草长,点滴梦频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细腻感受和丰富联想,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仿佛能听到雨声、闻到药香、看到农忙景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欣赏:

1. 感官的盛宴
诗人调动了各种感官写雨夜:听觉(雨声、打更声、煨药声)、视觉(微弱的灯光、青苔、跳动的雨珠)、触觉(单薄被子带来的寒意)、嗅觉(熏艾草的味道)。特别是"瓦跳珠错落"这句,把雨滴在瓦片上弹跳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看慢镜头。

2. 生活的交响曲
诗中展现了不同场景:城里人在熏艾草防潮、煎药养生;农民在担忧田地积水;渔夫在溪边垂钓;农妇在麦田里驱赶偷吃的野鸡。这些画面像电影蒙太奇,把雨夜中不同人的生活串联起来。

3. 情感的涟漪
开篇的雨声越热闹,越反衬出诗人的孤独("银镫微焰淡"的灯光暗示)。听着雨声,他既担心农作物("遥想田渠满"),又联想到农民劳作的辛苦。最后两句最动人,把忧愁比作雨中疯长的野草,连做梦都被雨滴惊醒,这种焦虑现代人熬夜时也常有的体验。

全诗妙在把寻常雨夜写得有声有色,既有生活气息又饱含人文关怀,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雨夜纪录片,每个镜头都透着对普通人的体贴观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