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舟棠阴砦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慱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搏。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乘船渡过险滩后的感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劫后余生的人生思考"。

开篇描写湖面看似平静("湖尽有残渺"),但老船夫知道暗藏危险("情知无慱澜")。就像生活中很多表面平静的时刻,其实暗藏危机。当船行至水域中央("纵眺犹杳空"),渡过险境的人才真正安心,这种体验就像我们熬过人生难关后的如释重负。

中间部分最精彩。作者反思渡险时的心理:每一秒都像在赌命("分晷过亦难"),生死完全听天由命。这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真相——面对重大危机时,再聪明的计划("奇画")都没用,最终要看运气。更扎心的是,老天爷是否怜悯你("天矜否"),你根本没法控制。

后半段写风浪持续很久("一风动旬月"),但突然三天就停了,就像生活中的危机常常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最妙的是作者说"没经历时自己吓自己,经历过了也没什么可高兴的",这种体验就像我们考前焦虑,考完又觉得不过如此。

最后作者得出两个生活智慧:1)回家别跟家人诉苦,只会让亲人白白担心("空遗儿女潸");2)也别跟同行者抱怨,因为他们早就警告过这趟很危险。这就像现代人经历挫折后,选择自己消化而不是到处诉苦,因为别人早提醒过风险。

全诗用渡船比喻人生,告诉我们:危险来临时往往只能听天由命,渡过难关后不必大肆宣扬,真正的成熟是默默承受自己选择的结果。这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克制,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