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潮
钱塘形胜古莫比,曲江名从枚乘起。一日秋潮两度来,满城人住江声里。
吾家恰在吴山旁,楼高遥见江云黄。夜永镫昏群籁寂,耳边忽觉来洋洋。
初如春雷乍起蛰,殷殷填填声未集。旋疑铁骑金戈奔,荡摇地轴翻云根。
冯夷击鼓浩呼汹,想见一气浮乾坤。近闻海上烽烟逼,楼船风闪旌旗色。
武备虽修盗未平,出没波涛颇难测。安得壮士缚长鲸,灌燧销锋静不惊。
老夫作罢河清颂,高枕江村听此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期盼和平的心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钱塘潮的壮观(开头到"想见一气浮乾坤")
诗人先夸赞钱塘江自古就是风景胜地,提到曲江(钱塘江古称)得名于汉代文人枚乘。重点描写秋夜听到的两次潮声:开始像春雷初响,渐渐变成千军万马奔腾的声势,最后如同水神冯夷在击鼓呐喊,整个天地都为之震动。这里用"铁骑金戈""荡摇地轴"等夸张比喻,把潮声写得极具画面感和震撼力。
2. 现实的忧虑("近闻海上烽烟逼"到"出没波涛颇难测")
笔锋一转,提到最近海上战事逼近,虽然军队戒备森严,但海盗活动仍难以防范。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担忧。
3. 期盼和平(最后四句)
诗人希望能有英雄平定战乱("缚长鲸"比喻平定海盗),让百姓安居乐业。最后以"高枕江村听此声"作结,表达了对太平生活的向往——能安心聆听潮声而不必担心战乱。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从"群籁寂"的静到"雷乍起"的动,形成强烈对比
- 善用比喻:把潮声比作春雷、军队、神鼓等,形象生动
- 情景交融:借潮声抒怀,自然景观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力量,又表达了普通人对和平生活的朴素愿望,容易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