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看似简单,却藏着深刻的禅意。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兰那行自周"——表面看是描写僧人(兰那指修行者)在自然中漫步,实际暗喻修行是一个自我圆满的过程。"周"字既指绕行,也暗含"圆满"之意,说明真正的修行不在远方,而在日常每一步中完成。
2. "空手把锄头"——最妙的反差句。明明手里拿着锄头,却说"空手",揭示禅宗"真空妙有"的境界。就像现代人边玩手机边说"我没带什么",诗人告诉我们:拿着工具却不被工具束缚,才是真自在。
3. "人从桥上过"——描绘平常场景,却暗藏玄机。我们总以为自己在主动行动(过桥),其实就像现代人每天重复通勤,到底是谁在"过"谁?引发对主客关系的思考。
4. "桥流水不流"——颠覆常识的智慧。物理上水在流动,但禅者看到的是水流表象下的永恒本性。就像我们看钟表指针在动,其实是时间在流逝。这句教我们换个角度观察世界。
全诗用最朴实的劳动场景(锄头、桥、水),道出深刻的修行真谛:
- 做事时心不执着(空手干活)
- 看破表象的迷惑(水到底流不流)
- 在日常生活中觉醒(走路也是修行)
就像现代人边喝咖啡边工作,若能保持"空手把咖啡杯"的心态,就是这首诗要传达的生活智慧。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