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尉香雪海歌并命沈德潜和韵

邓尉之名久诏吾,邓尉之奇今见初。
一四天下总在海,都梁嵰山夫岂诬。
天风卉歙波涛泛,春日淡冶涟漪舒。
目谋耳食已绝胜,更惟鼻观难为模。
偨池韶秀复蓊匌,泌潗案衍还萦纡。
坐令甲煎嫌艳腻,远虑葱岭非坦途。
山僧抱月眠初醒,却跽道左纷相趋。
尔所羡者我厌久,我所慕者尔厌馀。
乃知两全信难得,何妨一晌供清娱。
北眺虎阜南太湖,南船北马用各殊。
此间无可无不可,满抗满谷酬所需。
林逋毕竟寒俭相,但咏香暗及影疏。
德潜黄山诧云海,咄咄香雪讵可孤。
东皇亦解助韵事,春寒勒待今临吴。
春寒勒待今临吴,平山何有见金夫⑴。

现代解析

这首《邓尉香雪海歌》是乾隆皇帝游览苏州邓尉山时写下的即兴之作,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人生感悟。全诗用现代语言解读,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1. 初见邓尉山的震撼
开篇直白地说"久闻邓尉山大名,今天终于亲眼见到"。用"香雪海"形容满山梅花如雪似海的奇观,说这种壮美远超传闻("目谋耳食已绝胜"),连嗅觉都被花香征服("鼻观难为模")。

2. 感官的盛宴
诗中用"天风卉歙波涛泛"写风吹花浪的动感,"春日淡冶涟漪舒"写阳光下的柔美,像看一场立体电影——耳朵听到风声,鼻子闻到花香,眼睛看到花浪起伏,甚至用"甲煎嫌艳腻"(名贵香料都显得俗气)反衬梅香的清雅。

3. 人生哲理的思考
遇到当地僧人时,乾隆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僧人厌倦了看惯的风景,而自己这个游客却新鲜不已("尔所羡者我厌久")。这让他悟出"两全难得"的道理——美景和新鲜感难以兼得,不如珍惜当下("何妨一晌供清娱")。

4. 幽默的帝王视角
结尾处调侃两位文人:说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写梅太小家子气,又笑沈德潜(随行大臣)只知道夸黄山云海,忽略了眼前的香雪海。最后还调皮地抱怨天气:"春寒故意拖到我来才放晴",显得亲切接地气。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波涛""涟漪"等生活化比喻让抽象美景可视化
- 通过僧人与游客的对比,自然引出"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的普遍心理
- 皇帝身份却用"点外卖"般的口语("满抗满谷酬所需")写山林野趣
- 结尾的文人调侃打破了严肃的帝王形象,显得真实可爱

本质上,这是一首高级版的"旅游朋友圈文案",既有"拍照打卡"的兴奋,又有"人生感悟"的深度,还带着点凡尔赛式的幽默——毕竟能让皇帝诗兴大发的景色,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