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贡院小集

最宜南陌静缁尘,况复高城过雨新。
夹路啼莺歌似响,一春踏草到应频。
侵苔薜荔萦初蔓,隔水衣裳挂满筠。
无限夕阳堪共醉,明朝世务恐牵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雨后宁静美好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愉悦的氛围中。

首先,诗人用“最宜南陌静缁尘,况复高城过雨新”来形容贡院小集的地点和环境。这里“南陌”指的是通往南边的道路,“缁尘”指的是尘土,诗人用“静缁尘”来形容道路的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舒适。接着,“高城过雨新”描绘了雨后的城墙,显得格外清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夹路啼莺歌似响,一春踏草到应频”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莺歌燕舞,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仿佛在歌唱。人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踏青赏花,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侵苔薜荔萦初蔓,隔水衣裳挂满筠”这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植物生长的景象。苔藓和薜荔在石阶上蔓延,衣裳挂在竹竿上,被雨水打湿,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

最后,“无限夕阳堪共醉,明朝世务恐牵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夕阳无限美好,让人陶醉其中,但明天又要投入到繁忙的世事中,这让诗人感到一丝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雨后贡院小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