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海会禅院
诸天香云散曣㬈,虚堂僧定镫火昏。
徒歌杳杳发孤榜,青磷焰焰归荒村。
鸦翻人影戛林樾,鼠窥佛座铿瓶盆。
月斜磨镰界屋角,雨足滴乳沿松根。
壁间龙象吐光采,牙须磔裂惊心魂。
颇疑石幢幡影飐,散花一捻长叉痕。
纻衣感秋觉痒𤶬,炉香达曙犹温黁。
吟虫孤迥梦境切,法鼓阗溢潮音奔。
绳床一宿亦前定,方寸暂息波流浑。
眼中宗雷皆俊侣,团坐相共无生论。
各萦俗累不可驻,何时结社开云门。
扁舟江涨垂柳碍,芒鞋径滑丛篁扪。
袈裟香染应满袖,刹竿回望迷朝暾。
徒歌杳杳发孤榜,青磷焰焰归荒村。
鸦翻人影戛林樾,鼠窥佛座铿瓶盆。
月斜磨镰界屋角,雨足滴乳沿松根。
壁间龙象吐光采,牙须磔裂惊心魂。
颇疑石幢幡影飐,散花一捻长叉痕。
纻衣感秋觉痒𤶬,炉香达曙犹温黁。
吟虫孤迥梦境切,法鼓阗溢潮音奔。
绳床一宿亦前定,方寸暂息波流浑。
眼中宗雷皆俊侣,团坐相共无生论。
各萦俗累不可驻,何时结社开云门。
扁舟江涨垂柳碍,芒鞋径滑丛篁扪。
袈裟香染应满袖,刹竿回望迷朝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禅院留宿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幽静神秘的氛围,同时透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环境描写(前12句):用"香云""青磷""鼠窥佛座"等意象,生动刻画了禅院夜晚的静谧与灵异感。特别是"月斜磨镰""雨足滴乳"等比喻,把月光比作镰刀,雨滴比作乳汁,既形象又带着禅意。
2. 内心感受(中间6句):描写身体感受(衣服发痒、炉香温暖)与精神体验(梦境、潮声),形成强烈对比。用"绳床一宿亦前定"表达佛教的因果观,暗示这次留宿是命中注定的修行机缘。
3. 人生感悟(最后6句):通过与僧人"无生论"的交谈,反衬自己仍被"俗累"所困。末尾用"扁舟""芒鞋"等意象,表达对隐居修行的向往,但"垂柳碍""径滑"又暗示现实中的阻碍。
艺术特色: - 通感手法突出:"吟虫孤迥"把虫鸣听觉转化为空间感,"法鼓阗溢"把鼓声听觉转化为液体流动的视觉。 - 动静结合:鼠窥佛座的细微声响与法鼓潮音的宏大声音形成对比。 - 宗教意象:龙象、石幢、幡影等佛教元素营造出空灵意境。
全诗通过一次禅院夜宿的经历,展现了文人追求心灵宁静却又难以割舍尘世的矛盾心理,在幽玄的意境中寄托了对精神解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