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重阳节(重九)参加科举考试后的复杂心情,用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读书人的苦闷与乡愁。
前两句说虽然自己像珍贵的贡品一样被选拔参加考试,却感觉像被绑住的钟一样不自由——考试制度束缚了读书人的天性。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勉强在高级馆舍陪人喝酒,但眼前的菊花(重阳节象征)比不上家乡的菊花亲切,道出了身在异乡的孤独。
五六句通过两个细节刻画备考生活:挑灯夜战下棋(可能是与同僚切磋学问),捧着砚台在长满青苔的墙边题诗。这些看似风雅的行为,实际透露着枯燥重复的备考状态。
最后两句最精彩:秋风吹满庭院的落叶,自己却因熬夜太久,直到报时的更漏快结束才沉沉睡去。这里用"风叶满庭"的萧条景象,暗喻科举之路的艰辛,而"睡方浓"三个字,让所有疲惫瞬间有了画面感。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抱怨,而是用喝酒、赏菊、下棋、题诗、睡觉这些日常片段,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看似风雅的科举生活,实则充满无奈与乡愁。特别是把"贡珍"和"缚钟"、"黄花"与"故园"对照,让人深刻体会到古代读书人身不由己的处境。
耿南仲
(?—1129)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