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小海楼上即席创作的五首诗中的第四首,通过对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故地的怀念之情。
首句“清茶啜罢味留腮”,描写了作者品茶后口中留香的情景,表达了对茶的享受和对味觉的回味,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第二句“胜酌金茎露一杯”,金茎指的是汉武帝的铜质仙人承露盘,这里用“金茎露”比喻难得珍贵的露水,暗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渴求。
接着,“茅屋秋高重待覆,柴门日晏始教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居住的简陋茅屋在秋天的高风中更加显得稳固,而柴门则在白天很晚才打开。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同时也带有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青山与世无新故,白鸟亲人自往来”这句则通过青山和白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青山不改,白鸟自来自去,暗示了自然界的恒久不变,与世事的无常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不忍见渠歌舞地,樵夫牧竖日登台”,“渠”指代的是某个地方,“樵夫牧竖”是山野间的普通人。“不忍见”体现了作者不忍看到这个地方歌舞升平、繁华消逝的景象。“日登台”则表现了如今这里只有樵夫牧童每天登台,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繁华不再,如今只有乡野生活的宁静和平淡。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旧日美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