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老门生(学生)夜宿囊山时的感慨,充满了对时光飞逝和人生际遇的思考。
开头两句"客游万里践霜冰,旦旦披衣坐待明"用很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旅途艰辛:走了万里路,脚踩寒霜冰雪,每天天没亮就披衣坐着等天亮。这种细节描写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漂泊者的孤独与坚持。
中间四句是人生感悟的升华。"累黍功名成未易"说功名像一粒粒小米堆积般艰难;"跳丸岁月去堪惊"用"跳动的弹丸"比喻时间飞逝,让人心惊。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苦苦追求,一边是时间无情流逝。接着通过对比"现在带着纸被借宿"和"当年在油布帐幕里听更声"的境遇变化,暗示人生起伏。
最后两句点出全诗温情所在:幸好有云台公(老师或长辈)惦记着,特地赶来送我这个老学生。在冰冷的人生旅途中,这份师生情谊显得格外珍贵。
全诗用旅途艰辛比喻人生艰难,用具体的生活细节(霜冰、纸被、更声)唤起共鸣,最后落脚于人间真情,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又不失温暖。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人生艰难,但仍有人牵挂"的慰藉感。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