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德涵

康子要为天下士,斯文今滞武功原。
天将卫叔成仙友,人恨长庚落帝阍。
霖雨无媒龙偃蹇,梧桐有待凤飞翻。
相思欲附东陵信,好及秋风雁去繁。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有怀德涵》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名叫德涵的人深深怀念的情感。诗人用富有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联“康子要为天下士,斯文今滞武功原。”描绘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康子”可能指代诗人自己或者德涵,“天下士”意味着有远大抱负的人。诗人想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斯文(文化和礼仪)被武功(战争或军事力量)所压制,显得困顿。这里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可能充满了挑战和冲突。

颔联“天将卫叔成仙友,人恨长庚落帝阍。”运用了神话和传说中的元素。“卫叔”可能指代德涵,如同神仙般的人物。“长庚”可能指明亮的星宿,象征帝王或尊贵的人物。“落帝阍”则表示失落或离开。人们遗憾这样一位出色的人物(德涵)的失落或离去。

颈联“霖雨无媒龙偃蹇,梧桐有待凤飞翻。”继续用隐喻表达诗人的期待。“霖雨无媒”意味着没有合适的时机或条件,龙(象征德涵)暂时无法施展才华。“梧桐有待凤飞翻”则暗示着美好的时机即将到来,如同凤凰飞向繁荣的梧桐树,德涵的才华将得到展现。

尾联“相思欲附东陵信,好及秋风雁去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念和期待。“东陵信”可能指从东陵传来的消息。“秋风雁去繁”则暗示季节的变迁,时光流逝。诗人想要通过东陵的消息得知德涵的近况,趁着秋风的季节,大雁南飞,把自己的思念带给远方的德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德涵深深的怀念和对其未来前景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心的追求和期待。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