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泊舟洪塘

维舟日将入,微风动晚凉。
坐久江月白,斜辉照我床。
解衣眠伴月,鸣雁天一方。
是时秋已半,沙边苇渐黄。
夜深寒气至,零露当为霜。
感时悲物换,而我在他乡。
三年居此土,毛发日欲苍。
乘潮递来往,谁念客衣裳。
逢迎本自拙,于世亦何妨。
狂飙起天末,愿言保孤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泊船时的孤独感怀,语言朴素却充满画面感。

诗人傍晚停船在洪塘,微风带来凉意。他静静坐着,看月亮升起,月光斜照在床前。他脱衣伴着月光入睡,听到远方传来雁鸣。此时已是仲秋,岸边芦苇开始泛黄。夜深寒气袭来,露水快要凝结成霜。

这些秋夜景物让诗人感到时光流逝的悲伤——自己漂泊异乡已经三年,头发渐渐花白。每天随潮水往来奔波,却无人关心游子的冷暖。诗人坦然承认自己不擅长社交应酬,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后,面对突然刮起的狂风,他坚定地表示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

全诗通过"江月""鸣雁""黄苇""寒露"等典型秋景,层层递进地烘托出游子的孤寂。最动人的是结尾处,在萧条秋意中突然扬起一股倔强——即便世道艰难,也要守住内心的纯净。这种在漂泊中坚守自我的精神,让整首诗在苍凉中透出力量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