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南昌

野旷深春草,江空起夏云。
枞阳更西上,日日见匡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前往南昌的旅途画面,语言简洁却充满意境美。

前两句"野旷深春草,江空起夏云"用季节变化暗示旅途漫长:原野上春草茂盛,江面夏云初升,说明朋友要从春天走到夏天才能到达南昌。空旷的野地和江天形成开阔的空间感,让读者仿佛看到友人渐行渐远的背影。

后两句"枞阳更西上,日日见匡君"点明行程路线:从枞阳向西行进,每天都能望见庐山(匡君指庐山)。"日日见"三个字特别巧妙,既写实(庐山确实在南昌附近很显眼),又暗含对友人的牵挂——仿佛诗人每天都在目送友人,直到他抵达目的地。

全诗没有直接写离愁别绪,而是通过时空转换(春到夏、枞阳到南昌)和沿途风景(春草、夏云、庐山),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送别的情意。就像我们现代人送朋友远行时,可能会说"路上注意安全,到了给我发消息",而古人则把这份牵挂化作了四句风景诗。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