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桔槔论
吾观桔槔论,力鲜功倍钧。如何端木氏,乃见汲者嗔。
哲王肇先基,辛苦贻子孙。圣人贵万全,小利曷足云。
偭彼憸人徒,启此侥倖门。海艘岁万漕,便利毋与伦。
至今百馀年,不复事讨论。遂使奸雄徒,窥测见本根。
炎方多长蛇,时效猛虎蹲。兵交十年来,气运固有因。
圣人尚包荒,政令务因循。乃知尧舜理,乾纲是宽仁。
昔尝赋车攻,会同如星奔。仰观千载前,谁能继先尘。
嵩灵诞嘉祥,降此甫与申。方叔及召虎,圣人周宣君。
中兴眉睫间,河岳亦精神。我皇以武姿,哀痛怛下陈。
茂哉垂九叶,度建万国春。窜伏恐已逸,安能睹乾坤。
执笔等太史,磨崖勒雄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桔槔(古代汲水工具)为引子,通过对比古今治国之道,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工具与治国智慧(前8句)
以桔槔"省力高效"的特点比喻治国需要智慧,批评短视行为("小利")。用"哲王辛苦奠基"对比现实中急功近利的人,暗示治国如种树,需长远眼光。
2. 现实危机分析(中间12句)
指出漕运便利带来的安逸,使人们忽视潜在危机。用"长蛇猛虎"比喻外敌威胁,认为战乱爆发("兵交十年")与长期松懈有关。虽然表面称赞当政者宽容,实则暗含对因循守旧的忧虑。
3. 历史与期望(后14句)
通过周宣王中兴的历史典故(方叔、召虎等名臣),表达对复兴的期待。最后以"磨崖勒雄文"的壮语,暗示需要记录当代的奋斗史诗,充满对变革的呼唤。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日常工具引发深思,揭示"安逸滋生危机"的道理。他主张治国应效仿古人深谋远虑,既要有周宣王时期的中兴魄力,又要保持清醒警惕,避免重蹈因循守旧的覆辙。
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桔槔喻治国,蛇虎喻外敌)
- 古今对比增强说服力
- 结尾气势磅礴,历史感与现实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