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山家律琯在寒梅,香袭幽窗报乍开。
客梦并堕残夜尽,乡心潜傍一阳回。
幡垂稍喜春当近,竹爆先惊胝又摧。
从此东风无限绿,不妨吹上发毛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情感变化,语言生动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山里人家用梅花来感知节气变化,梅花的香气透过窗户飘进来,仿佛在报告冬至的到来。这里用"香袭幽窗"的细节,让人仿佛能闻到梅花的清香。

中间四句写冬至夜的特殊感受:客居他乡的人,在漫漫长夜中做着思乡的梦;随着冬至到来,阳气开始回升,思乡之情也像这阳气一样暗暗涌动。人们挂起幡旗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爆竹声却提醒着一年又将过去。这里"乡心潜傍一阳回"的比喻很巧妙,把看不见的思乡之情比作可以感知的阳气。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从今往后,东风会带来无限生机,不妨让这春风也吹动我的白发吧。诗人用"东风无限绿"展现对春天的期待,而"吹上发毛来"的幽默表达,既显豁达又带点自嘲。

全诗通过冬至这个特殊节气,把自然变化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又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不失幽默。诗人用梅花、爆竹、幡旗等具体物象,让抽象的节气变得可感可知,读来亲切自然。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