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两首 其二 谒石窗丈因忆孔师凡章公(2011)
太息斯人逝。
溯师门、渊源百载,苔岑同气。
词笔春风年少日,学苑鸾翔凤哕⑴。
甚禹域桑枯海沸。
噩梦醒时皆白发,惜馀晖酬唱笺频寄。
星顿陨,痛挥泪⑵。
灵光殿尚岿然峙。
看淞江、滔滔东去,鱼龙游戏。
十里洋场灯火灿,夜夜金迷纸醉。
漫指点、尘寰兴废。
自有蘋洲渔笛在⑶,倚清声天际鸣环佩。
承坠绪,励吾辈。
溯师门、渊源百载,苔岑同气。
词笔春风年少日,学苑鸾翔凤哕⑴。
甚禹域桑枯海沸。
噩梦醒时皆白发,惜馀晖酬唱笺频寄。
星顿陨,痛挥泪⑵。
灵光殿尚岿然峙。
看淞江、滔滔东去,鱼龙游戏。
十里洋场灯火灿,夜夜金迷纸醉。
漫指点、尘寰兴废。
自有蘋洲渔笛在⑶,倚清声天际鸣环佩。
承坠绪,励吾辈。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两位恩师的作品,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师恩的感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上阕开篇直抒胸臆,"太息斯人逝"一声长叹,道尽对老师离世的痛惜。接着用"苔岑同气"比喻师生情谊如青苔依附山石般亲密无间。回忆老师年轻时才华横溢("词笔春风"、"鸾翔凤哕"),却遭遇动荡年代("桑枯海沸"指社会巨变),等到噩梦醒来时已是白发苍苍。晚年师生仍通过诗词唱和保持联系("酬唱笺频寄"),而老师突然离世("星顿陨")让作者悲痛不已。
下阕笔锋一转,以上海的城市景象为背景。用"灵光殿"比喻老师的精神永存,外滩的繁华夜景("十里洋场灯火灿")与尘世兴衰形成对比。最后以"蘋洲渔笛"的典故,表明老师传授的诗词艺术将永远流传,激励后人继承传统("承坠绪")。结尾"励吾辈"既是自勉,也是对同门师兄弟的鼓舞。
全词巧妙运用今昔对比:将老师的青春才华与晚年境遇对比,将永恒的精神传承与变幻的都市繁华对比。语言上既有"金迷纸醉"这样的现实描写,又有"鸣环佩"这样的诗意想象,在深沉悼念中透露出坚守文化传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