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一日咏雪二十韵简潘都干

忽见纷然压,方惊甚矣衰。
已拚蓬换鬓,其奈粟生肌。
忆昔如黄犊,当轩望塑白狮。
踏模鞋透指,印貌面皴皮。
衮作毬行地,团成烛照帷。
檐冰充铎振,盆冻当钲搥。
壮岁身仍健,边城景又奇。
刘楼观乱落,平野看横吹。
犬躣凌晨出,骢骄尽夜驰。
三杯羞饮帐,百韵笑僵歧。
往事今如梦,前欢竟是谁。
非干为客苦,不是罢官悲。
溜响关门听,阶明映牖窥。
探深时遣婢,嘬冷更防儿。
喜妇添红炭,娱亲奉绿卮。
不知戎幕出,何处蹇驴骑。
上将分羔酒,诸军击惊池。
定须吟铁甲,应不恋金丝。
樵足锺山顶,渔蓑淮水涯。
金陵无限思,有底句来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腊月初一的一场大雪,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

1. 雪景与人生感慨:
开头写大雪纷飞,让人惊叹衰老之快。诗人用“蓬换鬓”(头发像蓬草一样变白)、“粟生肌”(皮肤像粟米一样粗糙)形容自己老态,感叹时光飞逝。接着回忆年轻时像小牛犊一样活力四射,如今只能在窗前看雪堆积成狮子模样,对比强烈。

2. 生动的雪中嬉戏:
诗中用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雪中玩耍的乐趣:鞋子被雪浸透、脸被冻得皴裂、滚雪球、堆雪人、屋檐冰柱像铃铛一样叮当作响……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壮年与边城:
诗人回忆壮年时身体强健,在边城看到奇特的雪景。他登上高楼看雪花飘落,在旷野听横笛声,猎犬清晨出动,骏马整夜奔驰……这些画面充满豪情壮志,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壮美。

4. 今昔对比与感伤:
如今往事如梦,欢乐不再。诗人强调自己的感伤并非因为客居他乡或罢官,而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他听着雪水滴落的声音,看着雪光映照窗户,派丫鬟去探看雪深,提醒孩子别吃冷雪……这些日常细节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5. 家庭温暖与戎马生涯:
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家庭的温暖:妻子添炭火,侍奉父母饮酒。但随即又想到军旅生活,将军分羊肉,士兵们在结冰的池塘上嬉戏。他觉得自己应该吟诵铁甲诗篇,而不是留恋安逸的生活。

6. 归隐之思: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在钟山砍柴,在淮水钓鱼,金陵的无限思绪,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总结:
这首诗以雪为线索,串联起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从对衰老的感叹,到对往事的追忆,再到对家庭温暖和戎马生涯的描写,最后归结到归隐之思,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中生动的雪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