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亭

平野浩空阔,危甍兀岧峣。腊尽风日好,春回冰雪消。

朱弦试挥手,度响何翛翛。此意复谁共,古人今寂寥。

眷彼泽中鸿,欻起如回飙。悠然薄天末,去去不可招。

愧无双羽翰,万里同飘飖。人生本萧散,知虑劳煎烧。

恈恈觇声利,伛偻随纷嚣。安知出世间,造适皆逍遥。

帝乡果何在,久愿追松乔。行歌归去来,五斗空折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开阔的天地间感受到的自由与孤独,同时反思了世俗生活的束缚。

开头四句写景:平坦的原野与高耸的亭台形成对比,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展现出一片开阔明朗的景象。这里用自然的变化暗示心情的转换。

中间部分写琴声与飞鸿:诗人弹琴却无人共鸣,就像看到泽中的鸿雁突然飞向远方,无法挽留。这里用"朱弦"(琴)和"鸿雁"两个意象,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随后转向人生思考:诗人感叹自己没有翅膀能像鸿雁一样自由飞翔,反而被世俗的算计和名利所困扰。用"煎烧"形容焦虑,用"伛偻"(弯腰)描绘为生活卑躬屈膝的状态,形象生动。

最后表达超脱之志: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超脱世俗,向往传说中的神仙生活("松乔"指仙人),宁愿像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隐("五斗折腰"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也不愿为生计屈膝。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追求精神自由、超脱物欲的主题。语言上善用比喻(如鸿雁喻自由)和典故,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厌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