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石

撑空嶙峋一石古,呼水来作飞泉鸣。
摩挲徙倚坐弥久,便欲老此岩之扃。

现代解析

这首《漱石》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深远的情感。

首句“撑空嶙峋一石古”,写的是眼前一块古老而险峻的石头,它仿佛支撑着天空,显得格外高大和威严。这里的“撑空”形象地表现了石头的雄伟,而“嶙峋”则突出了它的沧桑感,仿佛经历了无数岁月的风霜。

第二句“呼水来作飞泉鸣”,石头似乎在呼唤着水流,形成了飞溅的泉水,发出悦耳的声响。这里的“呼水”和“飞泉鸣”赋予石头以生命力,仿佛是它在主动与自然互动,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第三句“摩挲徙倚坐弥久”,写的是作者在这块石头旁久久地坐着,轻轻抚摸它,倚靠它。这一动作表现出作者对这块石头的亲近和依赖,仿佛在石头身上找到了某种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便欲老此岩之扃”,作者甚至产生了想在这里终老的想法。这里的“老此”表达了作者对这片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愿意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度过余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块古老的石头和它周围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石头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作者心灵的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黄荦

黄荦(一一五一~一二一一),字子迈,其先婺州金华人,徙居分宁(今江西修水)。以父荫补将仕郎,授龙泉簿,摄县事。历知汀州连城县,湖州归安县。召为司农寺丞、吏部郎中。出为两浙转运判官,寻升副使。移淮南转运副使兼提刑,加秘阁修撰。宁宗嘉定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杂著二十卷、《介轩诗词》三十卷,均佚。事见《絜斋集》卷一四《秘阁修撰黄公行状》。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