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送别诗。作者即将赴朋友的邀约,而汪二以诗赠别,作者便以此诗作为回应。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一牍诸侯已遍干”,可以理解为作者已经向各地的诸侯送去了自己的心意。这里的“一牍”可以理解为书信或意愿,“遍干”则指已经拜访或联系过多个地方的高层或重要人物。这句话展现了作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
第二句“师门深幸恤微单”,透露出作者对恩师或师傅的感激之情。“师门”指的是师傅或老师,“深幸”表示非常庆幸,“恤微单”则可能指师傅对他的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到自己虽然微末,但依然受到重视。
第三句“上公莲幕甄材广”,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上公”可能指地位高贵的人物,“莲幕”在古代常常用来比喻官署或官府,“甄材广”则表示这里选拔人才的标准广泛,是一个可以大展宏图的舞台。
第四句“下客蓬心效实难”,体现了作者的自省和自我期待。“下客”可能指自己作为地位较低的人,“蓬心”则可能指内心杂乱或自我期待过高,“效实难”则表达了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但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第五句“清燕未陪飞盖盛”,再次强调了作者即将离开当前的场景。“清燕”可能指宴席或集会,“飞盖”可能形容车辆的华丽,此句暗示他未能亲自参加一场盛大的集会,留下些许遗憾。
第六句“故园小别落英寒”,则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离别的伤感。“故园”即故乡,“小别”是暂时的离别,“落英寒”则形容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暗示离别时节的转变,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最后一句“托身有所当谋道,名论唐贤本不刊”,则体现了作者的高远志向和对未来的期待。“托身有所”意味着找到自己应该所处的位置,“谋道”则是追求真理或正确的道路,“名论唐贤”意味着追求像唐代贤人一样留下名声,“本不刊”则表示这种追求是坚定不移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有对离别的感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这首诗充满了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