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岱

鲁叟览登意,茱萸清气高。
摩崖秋拭镜,落木日生涛。
漫漫徒求索,飘飘愧羽毛。
玉皇非绝顶,别后汝安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泰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

前两句写登山时的场景:一位山东老翁(鲁叟)带着登高的兴致,山间茱萸的清香弥漫在高处。这里用茱萸的清香暗示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

中间四句是登山时的具体感受:秋日阳光把摩崖石刻照得像擦亮的镜子,落叶在阳光下像翻滚的浪涛。诗人感到人生就像这漫长的登山路,不断求索却难有收获;自己像飘飞的羽毛一样渺小无力。这里用"拭镜"形容阳光照耀下的山石,用"生涛"比喻落叶的动态,都很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是登顶后的感悟:站在玉皇顶(泰山最高处)才发现,这里并不是真正的终点。诗人用"汝安巢"这个问句,暗示人生追求永无止境,每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这里的"汝"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所有追求理想的人。

全诗通过登山的过程,表达了人生追求的真谛:重要的不是到达终点,而是在追寻过程中获得的精神升华。诗中用秋日、落叶等意象营造出略带惆怅但又豁达的意境,最后两句尤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