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第一句“满县桃花春不留”,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但“春不留”暗示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无法长久停留。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隐喻了人生中美好的时刻总是稍纵即逝。
第二句“恩江江水逐君流”,恩江的江水随着被送别的人流淌,象征着离别的无奈和依依不舍。江水流动不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第三句“后人记取栽桃意”,提醒后人要记住前人栽种桃树的用意。这里的“栽桃”不仅指实际种树,更象征着为后人谋福利、创造美好生活的努力。
最后一句“多少苍生未解忧”,点出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尽管前人努力栽桃,想让后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现实中仍有许多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未能摆脱忧愁。
整首诗词通过桃花、江水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同时也寄托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诗人希望后人能记住前人的努力,继续为苍生的福祉而奋斗。这种关怀民生的情怀,正是这首诗词的精髓所在。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