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盆金钱蒲(一种观赏植物)在夜晚的幽静美感,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它的风姿。
前两句把金钱蒲比作"骨感轻盈的仙女"(珊珊骨九仙),即使衣袖短小(袖短亦能舞)也能翩翩起舞,突出植物纤细柔美的姿态。接着用"素白的墙壁一尘不染"(素壁无一尘)作背景,让"细长的叶片像蛾眉在灯下低语"(瘦蛾夜灯语),营造出静谧的夜间氛围。
后三句用音乐意象升华:叶片像"清冷的玉瑟琴弦"(泠然玉瑟弦),轻轻拂动时仿佛能"抖落洞庭湖的雨滴"(拂落洞庭雨)。这里把植物随风摇曳的沙沙声,想象成弹奏琴弦时洒落的雨声,将视觉、听觉与触觉完美融合。
全诗通过拟人化的仙女形象、夜灯下的私语、琴弦雨声的联想,把一盆普通植物写得灵动飘逸,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最妙的是把植物细微的动静,放大成仙女起舞、琴瑟和鸣的唯美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事物中的诗意。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