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却精神富足的生活场景,用反差感传递出深刻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三间破屋一床书,锦心绣口冰肌肤"形成强烈对比:住在漏雨的破房子里,却拥有满床书籍;外表看起来清贫寒酸,内心却像锦绣般华美,肌肤如冰玉般洁净。这种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物质贫困但精神高贵的形象。
后两句更生动:自己用枯叶缝补衣裤,把书本当作最忠实的仆人。"长须奴"这个比喻很妙,既指书本像老仆人一样常伴左右,又暗示书本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伙伴。把枯叶当布料、把书当仆人,这些想象既体现了生活的窘迫,又展现了苦中作乐的智慧。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展现了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主人公虽然物质匮乏,但通过读书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把清苦日子过出了诗意。这种在困境中保持精神高贵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杨长孺
吉州吉水人,字伯大,一字诗之,号东山。杨万里子。以荫入仕。宁宗嘉定四年守湖州,有治绩。擢经略广东,迁福建安抚使,以忤权贵去职。理宗绍定元年起判江西宪台,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谥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