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夏重表叔抱膝图
士生各有志,何必慕管乐。
今人爱古人,古人何所学。
当年南阳翁,时数值昏椓。
一为梁父吟,托意在萧邈。
岂有王佐姿,甘与霸才较。
乃知史传文,往往可评駮。
先生我父行,风骨洵秀濯。
下马赋清诗,上马横大槊。
出门一十年,足迹遍南朔。
荆方犯烽燧,蛮府赞帷幄。
及归煮海村,苑屋风雨剥。
吾乡老画师,张远品尤卓。
邀之写成图,粉墨洗垢浊。
一老树槎枒,一卷石■(石荦)确。
先生坐其间,麈尾懒不捉。
抱膝偶然耳,此意人鲜觉。
奈何诗人词,比拟尽乖角。
去年来燕市,酒地手重握。
春藤阴并坐,秋枣晚同扑。
曰归归未遂,枉订归期数。
鳦南雁北向,岁岁占候确。
知来不知往,乃类长尾鸴。
首春誓偕还,驴券巳在搦。
庄窠住匪远,门许交剥啄。
租田插露苗,钓水背烟㱿。
鱼虾午罩汕,芋栗夜煨爆。
得酒互招寻,得句互磋琢。
斯图须更写,何处访虔岳。
今人爱古人,古人何所学。
当年南阳翁,时数值昏椓。
一为梁父吟,托意在萧邈。
岂有王佐姿,甘与霸才较。
乃知史传文,往往可评駮。
先生我父行,风骨洵秀濯。
下马赋清诗,上马横大槊。
出门一十年,足迹遍南朔。
荆方犯烽燧,蛮府赞帷幄。
及归煮海村,苑屋风雨剥。
吾乡老画师,张远品尤卓。
邀之写成图,粉墨洗垢浊。
一老树槎枒,一卷石■(石荦)确。
先生坐其间,麈尾懒不捉。
抱膝偶然耳,此意人鲜觉。
奈何诗人词,比拟尽乖角。
去年来燕市,酒地手重握。
春藤阴并坐,秋枣晚同扑。
曰归归未遂,枉订归期数。
鳦南雁北向,岁岁占候确。
知来不知往,乃类长尾鸴。
首春誓偕还,驴券巳在搦。
庄窠住匪远,门许交剥啄。
租田插露苗,钓水背烟㱿。
鱼虾午罩汕,芋栗夜煨爆。
得酒互招寻,得句互磋琢。
斯图须更写,何处访虔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写给表叔夏重的题画诗,通过一幅《抱膝图》展开对人生志向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对古人志向的反思(开头到"往往可评駮")
- 诗人开篇就说:人各有志,不必盲目崇拜诸葛亮(管乐)这样的古人。他质疑:现在的人追捧古人,但古人当年学的东西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 提到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作《梁父吟》,看似清高,其实未必真甘心当隐士。这里暗示史书记载可能有美化,提醒表叔不必被古人形象束缚。
2. 表叔的真实人生("先生我父行"到"此意人鲜觉")
- 用对比手法描写表叔的多面人生:既能文(下马赋诗)又能武(上马挥槊),十年间走南闯北,既参与过军事("荆方犯烽燧"),也经历过落魄("苑屋风雨剥")。
- 重点描写画中形象:老树怪石间随意抱膝而坐,连拂尘都懒得拿。诗人强调这种随性状态是自然流露,不是刻意模仿古人。
3. 对归隐生活的期待("奈何诗人词"到最后)
- 批评别人用固定套路解读这幅画。随后用大量生活细节描绘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一起种田钓鱼、烤芋头栗子、喝酒作诗。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描写,比空谈"隐士情怀"更真实动人。
- 最后幽默地说:要重画这幅画,但不去找名山(虔岳指庐山),就在普通庄院里过接地气的生活。
核心魅力:
- 打破对"隐士"的刻板印象,主张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 用"煮海村""鱼虾午罩"等鲜活口语,让高雅题画诗充满生活气息
- 通过"驴券""剥啄门"等细节,把归隐梦想写得具体可行
- 对表叔的描写既有敬意,又有亲人间的亲切调侃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人生不必活成教科书"的态度,以及诗人对平凡生活诗意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