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送客归钱塘

分手螺江上,青山驿路长。
岭云添别恨,关月照行装。
浙水金鳞活,西湖白藕香。
羡君从此去,调膳上高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归乡的温情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开篇"分手螺江上"直接点明送别地点在螺江边,用"青山驿路长"暗示友人归途遥远,青山与驿道构成一幅开阔的旅途景象。"岭云添别恨"巧妙地把离愁比作山岭间的云雾,越聚越多;"关月照行装"则用月光照亮行囊这个细节,既写实又带着祝福的意味。

后四句转向对友人归乡生活的美好想象:浙江的鱼儿活蹦乱跳,西湖的白藕清香扑鼻,这些江南特有的风物让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最后"调膳上高堂"这个做饭奉养父母的日常场景,把孝心融入生活细节,比直接说"孝顺"更打动人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话别般自然。用沿途风景、家乡美食、家庭温情这些接地气的元素,把送别的不舍和归乡的喜悦都表达得真切动人。特别是"金鳞活""白藕香"这些充满生活质感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见鱼儿游动、闻到莲藕清香,充分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