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贵州黔中地区(也可能是台湾兰阳地区)秋冬季节连绵阴雨带来的自然灾害和民生困境。
前四句写景:听说黔中地区的雨水分布不均,而兰阳地区秋冬的雨水更是连绵不断。北方来的寒风掀起巨浪,这片临海低洼地区仿佛整片土地都泡在水里。诗人用"水上天"的夸张手法,突出水患之严重。
后四句抒情:诗人幻想请女娲来补天治水,又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难以预料。最痛心的是洪水冲毁的田地难以修复,农民们年复一年既要为无法耕种的废田交租税,又为失去生计而哭泣。这里用神话传说与现实困境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百姓的无助。
全诗通过生动的水患场景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将自然灾害与赋税压迫双重打击下的农民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