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献吉何仲默徐昌谷三子诗 其二

孝皇握鳌极,万宇扬休光。艺士被天来,大雅竟难方。

北地既龙举,信阳遂鸾翔。彼美在弱冠,振馥戢时芳。

二华削莲花,高掌媚太阳。朝霞洛溆波,因飔自文章。

二子琢相就,流趋互雌黄。听曲昧其名,焉在讥颉颃。

寄言夸毗者,冥趋良可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孝宗时期("孝皇"指明朝孝宗)文坛的盛况,赞美了李梦阳(号空同子)、何景明(号大复)和徐祯卿(号昌谷)三位文学大家的才华。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

1. 开篇六句写时代背景:孝宗皇帝治理天下时,文化繁荣,但真正的大雅之才还是难以寻觅。这里用"大雅"代指高水平的文学家。

2. 中间十二句具体描写三位才子:
- 用"龙举"形容李梦阳(北地人)如龙腾飞
- 用"鸾翔"形容何景明(信阳人)如凤翱翔
- 说徐祯卿("彼美"指他)年纪轻轻就才华出众
- 用华山莲花峰和洛阳朝霞等美景比喻他们的文采

3.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慨:
- 说后人评价他们时各执一词
- 就像听曲不知曲名就妄加评论
- 劝告那些喜欢随意批评的人,盲目跟风实在可悲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和典故:
- "二华削莲花"指华山莲花峰
- "高掌媚太阳"用神话中巨人手掌托日的典故
- "洛溆波"指洛阳水边的美景
- "颉颃"原指鸟上下飞,这里比喻争论不休

整体来看,这是首赞美明代文学家的作品,既展现了当时文坛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批评中跟风现象的忧虑。诗中用华美的意象和恰当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三位才子的文学成就和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