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下第 其二

都城春老柳风寒,握手河桥去住难。
越徼烟波愁里望,燕台山色醉中看。
昌黎勤苦终登第,东野蹉跎晚得官。
惟有别离心独苦,海云山月共漫漫(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科举落榜后与友人分别的复杂心情,充满了失意与希望交织的矛盾感。

前四句用"春老柳寒"的意象烘托落寞氛围——京城春意将尽,冷风中与友人在桥头依依惜别。诗人遥望南方故乡的烟波(越徼指岭南),愁绪万千;醉眼朦胧中再看京城(燕台)的山色,满是不舍。这里用"愁"与"醉"的对比,生动展现了落第学子既想逃离伤心地、又眷恋功名场的挣扎。

五六句突然转折,搬出两位唐代文人来激励自己:韩愈(昌黎)考了四次才中进士,孟郊(东野)46岁才当上官。这两个例子既像自我安慰,又暗含不服输的劲头,说明诗人并未真正放弃。

结尾最妙:把抽象的离愁具象成"海云山月共漫漫"。想象一下,分别后的思念就像海上云、山中月那样无边无际,这个画面既壮阔又孤独。特别是"共"字用得巧妙——虽然天各一方,但我们头顶同一片云月,有种天涯共此时的慰藉。

全诗就像个失意文人的内心独白:有考试失败的苦涩,有面对未来的迷茫,有对友情的珍重,更有藏在心底的不甘心。诗人没有嚎啕大哭,而是把情绪化在春风、醉眼、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里,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让人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