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玉津园锡宴

纪节符阳序,承恩出上兰,
厨均尧脯膳,优集汉觞欢。
紫菊吹花酎,丹萸辟恶丸。
秋光浮翠帟,杂蘤珥华冠。
宫树遥分柞,林苕且辨兰。
神池翻瑞鹄,帝竹隐歌鸾。
烟阙云中见,严城斗外看。
欲知人意悦。霏雾满归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重阳节时皇帝在玉津园赐宴的盛大场景,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皇家的气派。

开头几句点明了时间——重阳节,这是秋天的节日,也是感恩和祈福的时刻。皇帝在玉津园设宴,宴席上美食丰盛,堪比尧舜时代的佳肴,酒宴间充满欢声笑语,如同汉代宫廷的盛宴。

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的细节:紫色的菊花在风中摇曳,仿佛酒杯中的美酒香气四溢;红色的茱萸被制成辟邪的药丸,象征着驱除邪气、保佑平安。秋日的阳光洒在翠绿的帷幕上,五彩缤纷的花朵装饰着宾客的帽子,显得格外华丽。

诗人还描写了宴会周围的环境:宫中的树木高大挺拔,林间的小草清新雅致。神池中的水鸟翩翩起舞,竹林里隐约传来美妙的歌声,仿佛有仙鸾在隐现。远处的云雾缭绕,仿佛仙宫般神秘,而城墙外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最后,诗人通过“霏雾满归鞍”这一意象,表达了宴会结束后人们心满意足、欢欣鼓舞的心情。虽然雾气笼罩,但归途中的马鞍上仿佛还留有宴会的余温,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重阳节宴会的盛况和人们的心情,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皇家的尊贵,同时也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恩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节日的热闹和喜悦。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