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为逝去的彭余璋哀悼而作,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逝者的怀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浅显分析:
1. 开头两句:“配偶是前缘,从君未五年。”
- 这里说的“配偶是前缘”,意思是说两人是前世就有缘分的。而“从君未五年”,则是说从结婚到现在也仅仅过了四年多一点。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婚姻生活的惋惜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感情却深厚。
2. 中间两句:“两周虽有子,半世已无天。”
- 这里提到“两周虽有子”,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两个孩子。然而,紧接着的“半世已无天”则表达了对逝者的突然离世的悲痛,虽然人生还剩下一半,但另一半却已失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失去的遗憾。
3. 接下来两句:“大义身徒在,深恩骨可镌。”
- “大义身徒在”,说明逝者虽然精神上还在,但在肉体上已经不复存在。“深恩骨可镌”则表达了对逝者深厚恩情的怀念,认为这些恩情即使刻在骨头上也难以忘记。这表达了对逝者深刻的情感记忆和怀念。
4. 最后两句:“吾家旧诗礼,敢负柏舟篇。”
- “吾家旧诗礼”指的是自己的家庭有着传统的文化和礼教传承。“敢负柏舟篇”出自《诗经·柏舟》,原句是“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意思是母亲,我的天啊!你一点也不理解人。这里用“敢负柏舟篇”表达了自己不敢忘记传统,不敢辜负诗礼文化的决心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的重视和责任感,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