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开头"烟雨濛濛鸡犬声"用简单的画面就勾勒出乡村特有的氛围:细雨朦胧中,鸡鸣狗吠的声音隐约可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这种自然和谐的场景,正是许多人心中向往的田园生活。
"有生何处不安生"这句话很有哲理,意思是只要心态平和,在哪里都能过得安稳。这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后两句"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用了巧妙的对比。黄牛不需要人驱赶就会自己干活,布谷鸟也不必辛苦地催促耕种。这里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评: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劳作,就不需要外力强迫了。同时也赞美了自然界万物各司其职的和谐状态。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简单的生活最美好,自然的节奏最和谐。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尤其值得品味。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